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篮球文案 > 新闻动态 > 1900年清朝百姓赶集影像,地主骑马穷人步行,画面珍贵无比
1900年清朝百姓赶集影像,地主骑马穷人步行,画面珍贵无比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0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这段影像出自法国Pathé Frères公司的一卷胶片,拍于1900年北京周边,当时清朝正值动荡期,义和团事件刚起,八国联军还没打进来。Pathé Frères是当时法国最大的电影公司,从1896年起就往外派人拍素材,这卷片子记录了北京城外百姓赶集的日常,从天刚亮到集散结束,全程不到几分钟,但内容直击清末民生。胶片用的是早期手摇摄像机,黑白画面抖动明显,速度慢,人物动作像卡顿,但正因为这样,才显得真实,没经过后期修饰。整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,先是出城赶路,然后进集市交易,最后收摊回家,中间穿插了穷富对比和百姓对机器的反应,这些细节到现在看,还能感受到那时候的社会层级和信息闭塞。

赶集从清早开始,北京城外土路上,先出现的是地主和富商的马队。影像里,马匹大概五六匹,每匹上都坐着穿长袍的男人,他们手里拽着缰绳,马步稳当往前走。马鞍上绑着空袋子,准备装货,这些人多是本地田庄主,平时靠租地收租过日子,这次赶集主要是买布匹和种子。马队走得快,蹄子踩地扬起灰尘,路边草丛被马尾扫过。跟在后面的就是穷苦百姓了,步行队伍拉得长,男人扛着扁担,担子两头挂竹筐,里面塞了些自家产的谷物或鸡蛋,打算换点盐巴和布头。

妇女们夹在中间,手里提着篮子,篮底垫了稻草,装着零散的菜蔬。这些人多是佃农或小手艺人,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,这次赶集是月里头一次机会,得把东西卖出去换钱买米。步行队伍里还有小孩,赤脚跟在大人身边,偶尔弯腰捡路边石头扔着玩。整个队伍从城门到集市入口,得走两三里路,马队先到,步行的人落后半里多,这差距一目了然。Pathé Frères的摄像师当时就架机在路边,拍下这个前后对比,马队占了画面前半,步行队挤在后头,中间空出一段尘土带子。

展开剩余74%

进了集市,交易就开始了。广场上摊位排成行,主打粮食和布料,摊主是本地小贩,早起摆好货,陶罐里盛米,地上堆布匹。地主们直接挑好摊,仆人从马鞍袋里掏铜钱,摊主接过数清楚,双手拨算盘珠子响个不停。交易快,一袋米换几尺布,地主多买点囤着,仆人扛上马背绑牢。穷人来得晚,摊前人多,他们挤进去,用筐里的谷物换,摊主挑挑拣拣,只给一半价,穷人低头再添点鸡蛋,才勉强成交。

影像捕捉到几个穷人捡地上的散米粒,手掌在土里抠,吹干净塞腰袋,这动作重复了好几次。集市中间有卖饼的摊,百姓围着吃早饭,一块热饼配个馍,撕开咬一口,碎屑掉衣襟上。地主那边不同,他们不进广场,直接回城里自家院子吃,仆人端出粥碗,舀着喝。影像切换到院门前,门推开,托盘上粥馍摆齐,主人坐下就动筷子。穷人吃完饼,继续转摊买针线,钱不够就赊账,摊主摇头赶人。整个交易环节,铜钱叮当声没停过,摊主收钱时袋子鼓起,穷人兜里空空。

裹小脚的妇女是集市里一道别样风景。影像里,她们三人一组,互相扶胳膊走路,脚落地时身体晃一下,裙子下摆拖地。裹脚从明朝就开始流行,到清末还常见,尤其北京周边农村。富家女子裹脚不用干活,穷家女子也裹,图个嫁人好看,但走路费劲,赶集时得靠人扶。摊前,她们挑布时弯腰难,身体前倾半天直不起,买了东西让男人扛。影像拍到她们过石桥,桥面石板滑,裹脚女人一步一挪,桥栏边停下歇脚。地主家女人裹脚更小,基本不出门,集市上少见,全是穷家媳妇来买日用。裹脚风俗到民国初才慢慢淡,这段影像正好卡在高峰期,记录了妇女行动不便的实况。

摄像机一架起来,百姓反应就大了。Pathé Frères的机器当时体积大,像个木箱子,外面裹黄铜,嗡嗡转时声音怪。围观的人先是远远站着,伸脖子看,有人拉袖子遮眼。影像里,一个老人拄杖走近,停下打量半天,脸色变了,拉路人袖子绕道走,脚步快起来。传闻机器能摄魂,百姓信这个,认知低,加上义和团刚闹,洋人东西都怕。几个小孩想爬近摸,被妈抱走藏腿后。围观圈子扩大,又有人推挤上前,嗡鸣一响,全退一步。乞丐在边上伸碗,没人理,继续晃掌。摄像师转柄拍了会儿,收机时人群才散。这段反应说明清末信息闭塞,洋玩意儿刚进来,百姓第一反应是躲。

集市高潮是中午前后,摊位最多,人最多。卖菜的摊前,穷人挑黄叶菜,摊主砍价狠,一斤菜只给半吊钱。地主买种子,挑大颗粒的,仆人袋里塞满。影像切换到牛车过桥,牛拉车慢,车夫用棍戳牛屁股,轮子卡石缝,摇晃半天过。轿子抬官人,四个夫子肩扛杆,脚步齐,轿帘晃露丝边。穷人让路,筐子碰轿沿,夫子瞪眼。交易中,地主多占便宜,穷人吃亏,摊主夹中间,偏富人那边。铜钱流通少,穷人多用物易物,谷换盐,盐换布,效率低。影像里,散豆子滚地,穷人弯腰捡,地主看都不看。

早饭环节对比鲜明。广场边,百姓撕饼时热气冒,孩童咬馍下巴滴汁,用袖抹嘴。院子里,地主粥勺舀匀,仆人添水壶倾,碗沿溅点。穷人吃得急,饼凉了咽下,地主慢条斯理,粥热腾腾。影像没拍声音,但从动作看,广场边嚼动快,院里勺碰碗轻。乞丐在广场角坐,碗伸路人,没人给,继续挪位。裹足女人吃饼站着,扶栏一口一口,动作慢。

散集时,天近午,买主收摊。地主上马,鞭甩空,马小跑尘起。穷人扛筐走,检查货抖灰,拾路边掉布塞怀。摊主拔竿卷布,推车走,轮迹留沟。广场空,菜叶风卷,乞丐倚墙晃碗,晚归人过零星给钱。桥上人稀,裹足女人扶胳膊过,摇晃挪步。马队远,蹄声弱,步行队拉长,男人担压肩,女人抱孩跟。影像定格桥头,风吹叶旋,水拍栏。

这段胶片是Pathé Frères1900年北京素材之一,公司当时派人来华拍新闻短片,义和团前夕,北京街头乱,但赶集照旧。胶片寄回法国,冲洗成片,在巴黎剧院放映,观众看清末民生。Pathé Frères从1896年起领跑电影业,1900年产片最多,这卷片子进公司库房,后转英国电影学院数字化。清末赶集是民生缩影,地主骑马占先,穷人步行落后,交易里贫富拉大,裹脚限妇女,机器吓百姓。义和团那年,北京遭八国联军打,集市停了好几个月,但这段影像拍在春夏,赶集正常进行。

发布于:河南省